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家乡的变化征文稿

时间:2024-03-19 04:05:38
家乡的变化征文稿[此文共1319字]

家乡的变化征文稿

我的家乡是湘南的一个偏远的一个小乡村,我在那儿出生、成长,十多岁后外出读书,离开家乡,但每年寒暑假都在那个小乡村度过、工作以后,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每年至少两三次,多年以后,仔细回想起来,感觉变化非常大。

虽然我总是给别人描述说我的家乡山青、水秀、人好,但实际情况却并不完全如此,但是这些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变化,却让人感慨万千,许多以前梦想的事情实现了,许多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也逐步实现或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我们村(以前叫生产队,现在叫村小组)位于湘南,属五岭余脉,这里山多、田少、自然条件差,出产非常有限,主要种水稻和杂粮,由于品种问题,产量低,不能满足全村人的需要。小时候,印象中很多人家里每年都缺粮,以杂粮为食或艰难度日,在过年前队里分完最后一次粮食后,很多家庭就开始缺粮,有吃稀饭的、有吃米糊的、有吃南瓜、红薯的,反正到新粮上市,相当部分人家里都是吃上顿没下顿,我家由于父亲是赤脚医生,条件稍好一点,记得当时很多小朋友的最大愿望就是能放开肚量吃一顿。

转折发生在七十年代中后期,当时公社(现在叫镇)派人到海南学习制种,回来传授一种新的水稻种植技术,从育秧、插秧、田间管理都有严格要求,最大的变化是秋收的时候,村子里的粮仓不够装了,那一年全村都没有出现断粮现象,以后再也没出现过,过年也是管吃饱,现在知道那种水稻就是杂交水稻,我想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会记忆犹新、感慨万千,是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使中国人民从饥饿状态进入到温饱状态,再后由于包产到户,人的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不仅吃饱了,也吃得越来越好了。

除了粮食问题,村里以前出行不方便,没有电、靠煤油灯度过漫漫长夜,由于地处半山腰,没有河流,靠低洼地的井水生活,吃水很不方便。

但是,这些问题,在我每隔一段时间回去的见闻中,在不断地变化:电线杆竖起来了,通电了,于是就有人买电视机,于是就有人装电话,于是就有人用手机,接着就有人在自家门前打井,出水了,用上方便的井水了。当这些小打小闹的变化不断积累、不断升级的时候,更大的动静也不断出现,包括前面说的通电,还有修公路,建新房,也有人买车跑运输。我要重点说说修路和打井。

村子处在丘陵地带,又依山而住,以前出门都是走石板路和田埂路,象还公粮、卖猪这些重活非常累,有人生病送医院非常不方面,以至出现患者还没送到医院就已去世的情况。外出坐车要走要大约一个多小时,公路也坑坑洼洼,又是砂石路,坐在车上感觉象腾云驾雾,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总之,非常不方便。现在好了,从村子出去就有简易公路直通省道,而且马上就要水泥硬化,高速公路在镇上还有一个出入口,到市里、出入的便捷,也带动了经济,有搞运输的,以前到镇上(叫“上街”)要走路,现在有骑摩托车的,也有走一段路到公路上坐短途汽车去的,以前建房的材料都要肩挑,现在用车直接运到村里,因而大部分家里都把泥砖房改成红砖房了。

说了行路,再来说说喝的水,以前村子里要走一公里远的井里挑水,路途远又不安全,特别是下雨天挑水和老人挑水,村子里没有人挑水没摔过跤的,现在家家户户打了自留井,用手一按,水就留出来了,方便、干净,还有部分人装了电动抽水泵,将水直接抽到水缸里,也就是自来水了。

变化远不只这些,人们的经济宽裕了,人们的生活更好了,人们的思想开阔了,人们的要求更高了……

总之,这些变化,看似简单,但从大处和结合历史来看,实际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一个偏远的乡村的变化都这么大,比这条件更好的城市变化就更大了。

当所有的乡村都在快速变化、快速发展时,再看看整个中国的变化,就会明白中国的发展之路是多么快、多么坚实。

《家乡的变化征文稿[此文共131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3 觅房客文库 www.mifunc.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