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以扎实的作风推进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稳步发展
为了维护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公平权,切实提高他们的入学率,国家第一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国家第二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明确提出了实施送教上门的要求,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强调“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需要专人护理,不能到学校就读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通过提供送教上门或者远程教育等方式实施义务教育,并纳入学籍管理。”由此送教上门这一残疾人教育的补充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由于疫情此项工作一直未如期进行,直到开学我校立即着手开展了送教上门的实践。6月底,学校利用两天时间对建档立卡的残疾儿童开展了送教上门服务,后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对全区不适合入学的特殊儿童进行了情况调查。近两年来,茌平区特殊教育的送教上门工作实现了从形式到内容的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由此形成的初步经验、初步模式。送教上门服务也得到了全区绝大多数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及其家庭的欢迎和肯定。
一、调研过程
6月30日及7月3日,在保证本校的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每班抽调两人,分两大组进行送教。本次送教对象是建档立卡的未入学的残疾儿童,送教教师为学生们制定个案,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小步子,多坡度,同时给家长送上部分特殊教育的方式、方法。7月8日、9日与12日我校利用假期采用教师自愿报名的方式对全区未入学的残疾儿童进行了摸底调查。通过一线走访、个别谈话等多种方式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了解情况,形成了初步调研成果。
二、调研成果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衡,全区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占全区残疾儿童近一半,而我校的师资也仅能维持学校的正常教学。如果单靠我校教师送教是远远达不到国家有关送教的标准。这也是我校送教上门工作的一大难题。
2、对残疾儿童评估不足,虽然教师送教时都对残疾儿童做一个简单的评估,但未形成系统性的评估标准及评估结果,所以对送教的残疾儿童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分类,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送教任务。
3、缺乏专业的康复教师,由于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大部分都是重度的残疾儿童,对于康复的需求远远大于对于知识的需求。而参与送教的教师都是在教学一线抽调的,没有专业的康复知识与康复技能,因此不能满足家长与学生对于这方面的需求。
三、对策措施
1、充分利用特殊教育资源室。自2019年开始我校就一直致力于特教资源室的建设,近期我校更是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资源室的使用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在送教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资源室的教材教具、康复器械等增加送教的内容与形式,提高送教质量。
2、适当增加教师送教的人数和次数。对建档立卡的残疾儿童我校制定了一周两次,一次一个半小时的送教方案。针对送教儿童制定个人教案、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等,有针对性的进行送教。
3、加强对未入学的残疾儿童的评估。联合医院加强对未入学的残疾儿童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形成评估报告。根据评估报告制定针对性的送教计划。
虽然送教任务艰巨而繁重,但我相信通过我校教师的努力,结合调研情况积极探索与寻找适合我校的送教方式,将调研成果运用到现实中,不断推动我校送教上门工作稳步发展,为促进我区特殊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